來源: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07-22
6月26日,上海博物館東館重新對公眾開放。 多館連開,精彩紛呈。 這是一座文化殿堂的新生, 也是城市文脈的一次優雅綻放。 上博東館按照“三部曲”開放計劃:6月底開放陶瓷館、璽印篆刻館、玉器館、貨幣館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系列”常設展廳,加上已開放的青銅館、雕塑館,上海博物館八部“中國古代藝術史教科書”中的六部已經揭開神秘面紗。 同時,聚焦城市文脈探源和對外文化交流主題,新推出兩個專題展廳,分別是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和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另外,全新打造了古代文明探索宮、數字館“山水江南”展、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文創旗艦空間等四個互動體驗空間,為觀眾提供文旅新體驗。 (視頻號) 金螳螂文化帶來館內 璽印篆刻館、玉器館、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及“江南造物”專題館(7月底前開放)共4個廳的陳列展覽。期待大家到館體驗! 璽印篆刻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600多平方米。 1996年開放的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印章館是海內外第一個中國印章專題陳列館,其展陳邏輯與陳列方式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一直是印章陳列的典范。基于印學研究的持續推進,中國歷代印章館更名為“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并將在東館全新亮相。 璽印篆刻館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約占35%。 新陳列中,首次將中國印章的發生與發展置于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體系的大背景下,設立“印章的主要起源體系”專題。以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黃河流域的早期印章為序章,開啟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通史陳列。 新陳列的主體劃分為“中國璽印”和“中國篆刻”兩個通史板塊。 璽印和篆刻雖然在歷史上具有聯系并在形態上相互承接,但其性質并不相同。璽印以憑信為主要功能,篆刻本質上是一種以璽印為物質外殼的藝術創作樣式。因而,璽印篆刻館所呈現的是兩個和而不同、相對獨立的通史陳列。 玉器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800多平方米。 展覽以中國古代玉器通史為框架,在原人民廣場館常設展陳的基礎上,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組)館藏玉器,并新增綠松石、瑪瑙、翡翠等品類,完善觀眾對古代玉器用材的認知。 展覽挑選近80件重點展品進行詳細說明,40件重點展品配有拓展性的數字導覽,輔以線圖、拓片、使用復原圖或動畫,以及同期其他門類的相關藝術品等。 通過多角度講述,以“輕”學術形式落地,極大地豐富了展覽內容,力求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物知識需求,幫助觀眾深入理解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歷程、功能演化和歷史文化價值。 玉器館整體設計溫潤典雅,展廳空間設計采用回字形中區布局,實現張弛有度的節奏。 細節設計提煉玉器的造型、紋飾、質感、色彩等元素符號,通過照明層次設置、“玉”字墻裝置點綴、柜型變化等,全方位提升展示效果和品質。 展廳中心柜采用微型聚光燈側面補光的方式,對展品紋飾進行提亮,是本次展陳照明的一大創新。另外,在展廳入口處,放置了一塊重達158斤、未經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觀眾觸摸,感受大自然“天地精華”之美。 修復體驗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700多平方米。 通過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和主題陳列兩種形式,向觀眾揭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在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空間內,上海博物館的青銅、陶瓷、書畫、家具、漆器、古籍等國家級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修復技藝團隊將輪流展示其真實的工作狀態。 主題陳列簡明闡釋文物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文物保護的必要性,通過明代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春秋晚期青銅蟠龍紋鑒、清代景德鎮窯五彩仕女嬰戲圖罐、明代中晚期景德鎮窯青花花鳥紋碗、清代紫檀木漆架宮燈、商代中期青銅獸面紋斝等文物的保護修復應用案例,系統展示從價值認知、病害診斷、本體修復到預防性保護的完整流程。 修復體驗館揭秘完形、全色等修復技藝中的難點和精髓,以及應用于文物保護中的前沿“黑科技”。深入介紹參與文保工作的各種專業角色,展示文物保護不斷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修復體驗館的主題陳列將不定期更新,未來觀眾也將有機會進入展示空間,與修復師零距離互動。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啟 邀您共赴文化之旅~ 7月底,“江南造物”專題館將開放 敬請期待! 部分素材來源:上海博物館
GOLD MANTIS ? COPYRIGHT 2016 版權歸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蘇ICP備16041915號-1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1459號 網絡建設:博采網絡